
无疑,这些经历解释的名词是“优秀”,描摹的形象是——马元元。
但当她踏入这条名为“大学”的旅途伊始,“也曾迷茫,也曾彷徨”,明明有四面八方,却不知道哪里是自己的方向。
如果要抓住领略山河的机会,就绝不能徘徊在分叉路口。各类经验分享会上,分享的同学身上都仿佛自带光彩,大一的马元元看着这些出色的学长学姐,明确了自己的方向。
既然一定会有人被划分在优秀的行列,为什么不能是我呢?既然一定会有人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为什么不能是我呢?既然一定要有人站在经验分享会的讲台上,为什么不能是我呢?
马元元定下心来学习,提高成绩;积极参加课题组,锻炼科研能力,担任班级和学院里的一些职务,沉淀自己的做人处事风格。“坚持”只有两个字,但其中的受过的狂风、淋过的暴雨、远征路上鞋里的一粒沙,却让任何文字都难以描述。
四年的时间,一页一页翻过,以上几个问题的答案,马元元用她的篇章证明是——当然可以。
“一山更比一山高,巍峨景象愈加美妙”
2020年,马元元参加了赛迪环保杯”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大赛,她和其他组员的原计划是一起在线下做出作品,可那时候正遭遇疫情,计划不得不改变。既然线下不行,那就线上。既然成品无法制作,那就绘制作品图。而且竞赛的时间还和期末考试重叠在了一起,马元元一边要花大量时间在竞赛上,还要“见缝插针”地复习迎考,有时候她“晚上夹着书就睡着了”。虽然有诸多不便,但最终的结果也还不错——他们小组的“一种柴油机中NOx和微颗粒物新型装置的设计”获得了这次竞赛的三等奖。
回忆起做毕设的过程,马元元说在进行一个方案的时候,前一部分一切顺利,但实验中光电流的跃迁突然异常,她又测了一批材料,却发现是一样情况。马元元和指导她的师兄师姐先是排查是不是买的材料的问题,后面又排查是不是实验装置的问题,有时候忙着试验,饭都没有吃。但经过一番排查,材料和装置都没有问题,“那几天就有点郁闷,”她说,“但做科研就是这样,你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随后师姐建议她再合一批材料试一试。她想:其他因素都没有问题,可能是细节方面出了点偏差。再次实验,她更加注重细节,材料又恢复了“正常”。马元元回想之前的实验,推测“可能是材料的角度没有注意好”。
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过程也比较煎熬。一开始,马元元对图像处理缺少经验,画出一张图要经历看文献——参考其他人数据处理用什么样的图、分析用这种图有什么优点和学习这类图的绘制方法一系列过程,那段时间,有时候“画一张图就要大半天”。但是熬过了这段时期,马元元画图就比较快了。“你坚持下来,还是会有回报的。”经历了这些等待的过程,耐心和毅力得到了培养。经历了一次次失败的实验,一些问题才能被发现、被解决。
古保祥说:“山可以长过一光年,但脚能够超越每一座山。”事实上,地球上的山由于重力限制等因素并不会长过一光年,最高也不过8844.48米的珠穆朗玛峰。但的确,脚比路长,人比山高。攀登高峰的过程是会有疲惫与劳累,但你绝不能说沿途的的风景不美,毕竟“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竭力向上,若凌绝顶,便可“一览众山小”,若“尽吾志者而不能至也”,也能将沿途的巍峨景象尽收眼底。
最后,听一首歌吧。

责任编辑:李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