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法学院:首届新文科研修营开班仪式暨学术论坛顺利举行
来源:法学院 作者:林婷 孙雨娴 时间:2022-12-10 浏览:

2022年12月8日晚7:30,湖南大学法学院首届新文科研修营开班仪式暨学术论坛以线上方式顺利举行。开班仪式由湖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蒋海松主持,湖南大学法学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屈茂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未来法治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吉豫、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高艳东、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王奇才、中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彭中礼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所长黄文旭、本科研修班班主任王聪老师、硕士研修班班主任王中老师以及全体新文科研修营学生成员共同参与开营仪式。

会上先由湖大组织者介绍新文科研修营的背景及具体安排,再由各位校外导师进行针对性评论。各位嘉宾就法学教育如何应对新文科精进行了共同研讨。湖南大学法学院JM中心执行主任宋晓庆、湖南大学数字法学研究院秘书长王静等参与交流。

仪式伊始,湖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蒋海松首先介绍了参加本次仪式的各位嘉宾在新文科领域的探索以及湖大法学院在新文科背景下推进“新法科”建设的成果。法学院直面信息时代大背景,力图培养“法律+信息技术”复合型法治人才,做好跨学科融合。屈茂辉领衔团队获得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全流程智能化审判监督关键技术研究》以及首批国家级新文科项目《以信息技术与法律融合为抓手的“新法科”改革与实践》,此外学院还获得了《理工经管多领域融合背景下“新法科”建设实践》(湖南省新文科项目)、《新文科背景下“人工智能+法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省高校教改重点项目)等诸多新文科项目。除了普通的法学教育之外,力图引导学生能运用信息技术,善于运用智能思维探索与解决法学问题,了解信息技术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将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融入到法律研究与教育之中,推动法律教学创新。在此背景下,成立了首个新文科研修营,让学生成为新文科改革的主体。首批共选拔了45名研修营学员,包括23名本科学员及21名硕士学员、1名博士学员,本科学员中还包括来自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湘潭大学的3位外校学员。

湖南大学法学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国家级新文科项目主持人屈茂辉教授致辞。屈茂辉教授介绍了研修班背景。基于新兴学科与法学的融合,传统文科需要紧跟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其中影响最大的便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新文科研修营主要采取云端方式,跳脱了传统班级的设置,吸纳了更多类型的人才。他指出,新时代的法科生应对两个问题作出回应“法律的计算问题和计算的法律问题”。他预祝新形式的研修班取得成功,同学们能学有所获,增进友谊,专家们能不吝赐教,并对大家的未来生活表达了美好祝愿。

蒋海松老师介绍研修班具体安排。他指出,研修班不改变原有学制,只是在原有学制之外灵活增加新文科训练。新文科研修营的亮点在于以学生为主体,把新文科教改成果、科研成果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资源,具体整合学院现有力量,培养复合型法治人才。研修营后续将开展新文科系列讲座、常规训练、整理新法科阅读基本书单、探索新法科课程设置、到合作单位调研,每位学员主持一项课题。作为成果体现,出版《计算法学导论》等教材、出版新法科演讲录、出版学生新文科成果集等。

校外导师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未来法治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吉豫对这项新颖的数字时代人才培养探索机制表达了衷心祝贺。她指出,全世界已迈入数字时代,数字化治理也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动力。面对新形势、新需求、新机遇、新挑战,法学界和法学生责无旁贷,需要积极回应时代命题。她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未来法治研究院、科技革命与未来法治跨学科交叉平台与《人大法律评论》编辑部举办的未来法治学生论坛等相关活动,力图探索新科技与法律紧密结合、交叉融通,培养适应未来法治建设需要的法学人才。她也点赞了湖大法学院新文科建设的成果。她认为一系列重要立项展现了法学院的研究实力,研修营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切身投入数字法治领域。希望大家努力走出舒适区,拓展全新空间。最后,她祝贺首届新文科研修营能取得丰硕成果,展现活跃的创新力,开拓数字法学的崭新图景。

校外导师代表、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高艳东教授幽默风趣地指出,学术研究除了学校的支持,更主要是从自身兴趣出发。他表示,数字法学随着名称的更迭,研究内容也从诸如网络犯罪、大数据杀熟、平台监管这一类具体的法律现象到形成数字法学这一学科,再升华至国家层面的数字法治。这也是一个从微观到宏观、从具体问题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从地域问题到全球问题的过程。他认为,新文科的发展将朝着纯文科到文理并蓄再到理科领衔新文科的脉络前进,技术在法学研究的比重日益突出,目前中国的智慧司法是一个新的契机和发展方向,将引领全球数字化的发展。他尤其鼓励青年学生投身数字法治研究,认为这个新领域正是青年学子大展身手的舞台。

校外导师代表、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法学学部秘书处办公室秘书、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王奇才副教授发言。他引用马克斯·韦伯对“现代性的传统”的论述,指出创新并不意味否认传统,而是跨越时空的对照和思考,文科不仅要有平行学科的交叉,也要有跨越时空的交叉,进一步指出法科学生需要养成三种思维,即创新思维、法治思维、系统思维;应培养三种意识,即问题意识、反思意识、合作意识。他提出,元宇宙等新技术在延续数字治理部分议题的同时,也引发了新的治理难题。以法治化方式实施和推进元宇宙治理,应当重视体系性整合、法治主导、合法性思维优先。

中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司法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主任彭中礼教授认为此次活动顺应时代的脉搏,这是湖南法学教育界第一个也可能是全国法学教育界第一个新文科专门的研修营,体现了湖南大学“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值得推广学习。他认为新文科建设体现了法律人主动参与时代变革的使命,法律人的使命感体现在新文科的各个方面。最后,彭教授认为面对新形势、新变化,要始终秉持着“我思故我在”的精神,坚持人的主体性地位,将思考融入到时代变革中,从而不断地发现、解决问题,倡导同学们为时代做出自己的贡献。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所长、慕课《大数据与法律检索》主讲人黄文旭老师结合其多年的大数据检索课程的教学经验,简要介绍了数据、数字与法律相结合的必要性。他认为不应只停留在数据的检索,而要着重于检索后具体实践的分析研究。另外,黄老师表达了对两校法学院日后更为紧密合作推进新文科交流的期待,并由衷地祝愿全体研修营的学生能够学有所获。

校外专家发言完毕后,湖大研习营带班班主任发言。本科研修班班主任王聪老师认为,在新文科这一热点背景下,每个人都是新生。作为老师,他们也和学生一同学习、一起成长。新文科这一理念已经从理论走向了实践,区分旧文科与新文科有重要意义。他结合本科期间的经历,谈到作为交叉学科的新文科对学科选题壁垒以及人才分割等问题的突破。面对新时代浪潮,王中老师借用王汎森先生“天才成群而来”,呼吁进一步凝聚共识,形成“新文科共同体”,在新文科领域内一起学习奋斗。

硕士研修班班主任王中老师重点谈到法律对人工智能规制问题的必要性。他认为,要背靠数据化的大趋势,更多关注对人工智能的法律规制实现路径问题,重视国家对这一问题的重视与政策导向。同时,他也指出了人工智能问题的前沿性与难度性所在,各位同学应用心学习,把握宝贵机会,锻炼能力,从而开阔眼界、加深认知。

随后进入学生代表发言阶段。本科学生代表李佳桧从高中的理科背景出发,分享了法学与理科的共通点,倡导将信息技术与自己的专业技能相结合,成为“法律+信息技术”的复合型法治人才,为新时代的法治建设添砖加瓦。

硕士生代表蒋涵从犯罪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新文科在司法实践中解决问题的优势,同时认为法学方法和技能的应用是新文科的基础,故应努力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才能眺望更高的远方。

博士生代表刘倬全亦从其科研经历出发,结合所做课题分享宝贵的科研经验,并表达对此次活动顺利举行的祝愿。

外校学生代表、哈尔滨工程大学学生张芷维则从青年学生角度出发,认为新兴领域为青年学生带来了机遇,我们应予以反馈,为中国法治建设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作为外校学生,他也表达了对湖南大学法学院的感激之情,并表示将会珍惜此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之后,进入学生问答环节,参会人员踊跃发言提问,老师们一一予以回应并给予大家真切祝愿,强调同学们应积极参与后续活动,在活动中锻炼自我,获得新的成长。至此,湖南大学法学院首届新文科研修营开班仪式暨学术论坛圆满结束。

“新文科”研修营学员心得选辑

本科学员 杨芸菁

今晚这场云集了众多法学名家的思想盛宴,不仅让我对“新文科”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自己未来的学业道路有了更为清晰的规划。身处工业4.0时代,任何学科都与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有或多或少的交叉与融合,作为社会发展导向的法学更是应当走在发展前列。计算机科学技术不仅能帮助法律人简化司法工作,进行高效全面的司法大数据分析,还能够以人工智能为依托,帮助法律人进行简易法律判断。同时,随着人工智能不断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随之而来的如人工智能法律伦理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学者们重点探讨的问题。“新文科”下法律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趋势,势必会给传统文科带去强大的冲击,但也开拓了一片崭新的天地,我们应当抓住这个机遇与挑战,争当全面信息化时代下的一批新法律人。我的家乡实行“3+3”的新高考制度,给了我充分的自由同时学习文理科的机会。同时,作为一名从工科转专业到法学的学生,我对人工智能也有很大的兴趣,望自己能够牢牢把握住研修营的宝贵机会,如高艳东教授所说的:增强问题意识,反思意识和合作意识,同研修营的老师与同学们多多交流学习,与大家一道,携手进入“法学+信息技术”的新文科时代!

硕士14 桂颖琦

《“法学+信息科学”新文科的基本认识体系——“新文科研修营”开班仪式感悟》

认真听完了“新文科研修营”开班仪式中各位老师、同学的全部发言,感慨颇深、启发很大、受益良多。九位老师的发言合在一起可以基本构成以“数字法治”“计算法学”等为名称的、以“法学+信息科学”为基础的新文科的认识体系,即“数字法治”“计算法学”究竟是什么、在研究什么?为什么要研究“数字法治”“计算法学”?如何开展“数字法治”“计算法学”的研究?

就研究内容的问题,屈老师作了很清晰的阐述,“计算法学就是要回答两个问题,法的计算问题和计算的法律问题”,王中老师也提到了“法律人工智能的法律规制问题”和“法律人工智能是怎么实现的问题”。也就是说,计算法学的研究包含两个大板块,一个是如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法治效率,宏观上例如智慧司法、智慧法院建设问题等,微观上例如运用爬虫技术自动地、便利地获取相关数据开展实证研究、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基于数据深入分析法律问题等,也就是蒋海松老师提出的“让文科生养成在信息时代基本的信息技术”。还有一个大板块是如何应对计算科学发展带来的各种法律问题,例如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数据安全问题、AI人工智能相关的作品知识产权问题、法律伦理问题等。

就研究意义的问题,如张吉豫老师所言,“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已经开始,世界迈入数字时代,各领域已经越来越多地被数字化。”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法学与数字相结合的必要性不言而喻。彭中礼老师讲到了“使命”的问题,“通过对时代洪流的观察,尽可能发现时代发展规律,从规律中发现法律人的使命。”也就说,法律人要做契合时代背景、符合时代规律的研究,数字法治就是这样的研究,这就是其研究意义所在——做担当使命的法律人。高艳东老师提到了域外数字法治相关研究欠缺的现状,中国可能成为世界相关领域的开创者、领头羊,还提到了学生青年群体在传统法学的研究上没有优势,但在新文科、信息科学与法学相结合的研究领域较之传统学者更易出成果。王聪老师也认为“最有创新的研究,都是在交叉学科中产生的。”可见,数字法治的研究兼具重要的个人意义、社会意义、国家集体意义。

就研究方法的问题,由于是开班仪式,没有涉及具体的研究方法,老师们提到的都是思维理念上的方法问题。王奇才老师提出了“三个思维”和“三个意识”,创新思维、系统思维、法治思维,问题意识、反思意识、合作意识;彭中礼老师提到了“思考与批判”,“要不断发现和思考时代的新问题,在思考时代的制度改革、体制改革、生活方式变革中,凝练问题意识、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法学研究人员自始至终都应该具备的、要贯穿一生的“看家本领”,也是我们作为法学生在法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摘取过程中、在法学学习的入门阶段必须要培养的思维、意识和能力。

高艳东老师讲到了浙大光华法学院的相关研究历程,从16年左右首次提出互联网法学,到18年提出人工智能法学,20年提出数字法学,随着名称的“升级换代”,其研究内容也逐步由微观、具体的法律现象发展为宏观、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由企业、个人的私主体问题发展为国家政府的公主体问题,由地方的、中国的问题发展为全球的、世界的问题。这是数字法治具体研究方向转变、研究内容升华的典范,由小及大逐步递进、发散。导师屈老师经常教导我们,“小问题做得再精细也只是小问题,更要把握宏观的、全局的方面,要兼具深度和广度”,此点已牢记在心,望自己在日后的研究中坚持落实。

另外,除知识学习外,本人对本次会议还有一个印象和感触极为深刻的点——哈工程20级本科生张芷维同学。作为20级法学硕士研究生,听完张同学的发言,内心充满无限愧疚和反思……被张同学对学科前沿状态和动态的熟悉程度、积极了解和广泛参与全国范围内各大高校学术活动的主动性,以及在大三年级即已有的清晰的个人规划并将之付诸实践的行动力震撼……开始了自己在已有的n次对前6.5年法学学习成果质疑基础上的第n+1次质疑……法科修行之路还很漫长,继续努力……争做“法学+信息科学”的复合型“法治人才”,立志未来至少能为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一颗“沙砾力量”。

博士学员 刘倬全

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写道:“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带来了各种耳目一新、叹为观止的成果,使得人类的日常生活更加方便和快捷。但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关于新时代法学思考和追问。作为这个领域的初学者,感谢学院给予了我们这个机会和平台让我可以在这一领域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感谢各位老师抽出宝贵时间为我们传道授业,期待在新文科研修营与同学们一起探讨和交流。

外校学员、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科生 张芷维

作为一名在哈尔滨读书的法科生,我非常感谢湖南大学法学院能够破格将我纳入研修班正式学员之中。今日开幕式发言的老师,很多都是智慧法治领域知名的学者,也曾拜读过这些老师们的论文。例如,对于张吉豫老师将会讲解的“数字法理”的相关内容,我便曾经拜读过张老师的《数字法理的基础概念与命题》一文。一想到后续老师们会给我们进行专业的学术讲座,有直接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就很是激动。

在新文科的发展背景之下,科技与法律的碰撞塑造了全新的法科。法学研究对象的外延有明显的扩大,包括隐私、信息、数据、算法和人工智能等问题;法学研究的范式也有所革新,计量法律学、法统计学和司法大数据分析等方法,将会成为全新的法学研究范式;法学内涵范畴也有所换新,包括计算法学、数字法学、人工智能法学、互联网法学等。在此基础上,湖南大学依托国家级新文科课题,开展新文科研修营,利用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强大的学术平台培养新法科学生。作为外校学生,能参与本次研修营,真的是十分宝贵的机会!再次感谢湖南大学法学院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我会珍惜这次机会,向各位老师同学虚心学习,共同进步!

责任编辑:王梓

版权所有:湖南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处)(人民武装部)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湖南大学      邮编:410082      邮箱:xgb@hnu.edu.cn
版权所有:湖南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处)(人民武装部)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湖南大学
邮编:410082     邮箱:xgb@h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