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流绕承湘韵
三维澄澈明镜台
法学院5·25健康文化节
促成长·助辅导
每个大学生就像孤独闯荡优绩丛林的游侠,面临学业成绩、集体生活、人际交往等多重压力,当发疯成为日常情绪、焦虑成为群体课题,心理健康值得更多的关注。不合理的膳食与久坐学习的生活习惯让“脆皮大学生”越来越多,平均身体健康水平每年愈下。年轻的我们,如何守护身体与心灵的健康?恰逢5·25健康文化节和端午节双节共庆,体重管理年与文化建设年双年并至,湖南大学法学院创新地将传统文化美育、心理健康、体育健康结合起来,立足“三维”培养精神全面之人。正如朱光潜写道,“爱美是人类天性,需趁适当时机培养”,湖南大学法学院乘此时机,开展了系列活动帮助同学们寄托情感,解放心灵:开展体育趣味竞赛,在强健体魄的同时释放压力、促进人际关系、培养合作精神;在编织五色绳的传统文化熏陶中怡情养性,追求内心的和谐;在追求平衡美学的古典舞蹈中感知文脉,让身心在悠扬的韵律中达成和谐。
“以体铸魂·健康同行”
趣味运动挑战赛
铸体塑魂健儿勇,追风逐电冠三军

2025年5月7日晚6点半,暮色渐沉,但天马园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灯光却格外明亮。组队参赛的同学们陆续抵达活动现场,脸上洋溢着期待。在简短的热身运动后,主持人宣布比赛正式开始。本次挑战赛设置了三大趣味项目——“金鸡独立”平衡挑战、跳绳接力赛、乒乓运球障碍赛,既考验个人能力,又强调团队配合。


“预备——开始”随着裁判的声音响起,选手们迅速进入状态。在“金鸡独立”平衡挑战中,参赛者单脚站立、双手平举,专注的姿态和持久的平衡力赢得观众掌声;跳绳接力赛现场,绳索翻飞声与加油呐喊声交织,展现速度与默契;乒乓运球障碍赛环节,选手们托球绕过阻碍物,步步谨慎的动作令围观同学屏息凝神。现场加油声、欢笑声此起彼伏,运动的热浪驱散了夜晚的微凉。
比赛不仅是体能的较量,更是智慧的碰撞。赛场上,提前制定策略、按成员优势分配任务的团队展现战术智慧;面对失误迅速调整状态、彼此鼓励的组合则彰显团队凝聚力。无论是顺利通关时的击掌庆祝,还是暂时落后时的相互打气,都让这场挑战赛充满了温暖与感动。

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有4支队伍凭借出色的表现脱颖而出,赢得了精美奖品——绣有美好祝福的小香囊。颁奖环节,获奖队伍手持香囊合影留念。镜头定格的笑容里,既有竞技胜利的喜悦,更饱含法治人才向阳而生的蓬勃朝气。但比奖项更具价值的,是每位参与者在运动中收获的快乐、协作中建立的友谊,以及挑战中实现的自我突破。
“文承湘韵,美育心泉”
文化体验活动
巧手稔香承古韵,青衿系彩传文脉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千年前的农历五月五日,屈原怀抱巨石自沉汨罗江,以死明志。“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时至今日,湖湘人民仍保留着古老的端午民俗,赛龙舟、包粽子、编制五彩绳……这些习俗已经融入湖湘文化中,承载湖湘人民对“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精神的崇敬。
中国古代崇尚五色,佩戴五彩绳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在古代端午节当日的清晨,大人们都会给自己的孩子戴上五彩绳,直到端午节后第一次洗澡或第一次降雨来袭,才能将五彩绳解下,并且扔进河里。据说佩戴五彩绳是为了让儿童躲避毒虫的伤害,而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疾病冲走,可以保儿童平安康泰。一根小小的手链,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美好的期待。


为了传承历史悠久的端午民俗文化,响应“文化建设年”的号召,权益部策划了这场五色绳编织学习活动,并且制作了图文并茂的教程,由李沂航同学现场演示编织方法,手把手教授技巧。同学们仔细聆听,大胆尝试。大家埋下头来,细心编织。一根根丝线在灵巧的双手上变成漂亮的绳结,在一缠一绕中编成一串五彩绳。这个宁静的夜晚,同学们将期盼与愿望编进手链,将美好与希望系在手上、留在心间。祝愿同学们带着由希望之线编成的幸运手链,奔向光明灿烂的明天。
矫姿往来游龙惊,曼影同携踏歌美

曹植在《洛神赋》中细腻地描写了中国古典舞的身形气韵:“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本次活动特邀了艺术团的王思宇同学现场教学古典舞《鸳鸯戏》,她悉心教授分解动作,将每一个动作拆解,使舞蹈小白也能轻松学会。同学们认真练习,在重复中将每一个动作练至娴熟。大家伸展手臂,轻盈地旋转,低下头并手指作兰花状舞动,指尖仿佛划过中华文脉五千年的回响……课程结尾,在悠扬动听的背景音乐中,同学们翩翩起舞、步步生莲,沉浸于舞蹈之美中。
同学感想
1窦婉萌
参加健康文化节的五彩绳编织与中国舞体验活动,于我而言是份特别的收获。编五彩绳时,工作人员递来五颜六色的丝线,手把手教大家打结、穿绕。起初我手忙脚乱,好在跟着步骤慢慢梳理,眼看着彩线在指间交织成规整的绳结,心底涌起一股踏实的成就感。听说五彩绳承载着祈福纳祥的寓意,将它系在手腕上,这抹鲜艳的色彩便不再只是装饰,更像是一条连接古今的纽带,让传统习俗以可触可感的方式融入了当下生活。跳中国舞的过程则充满了身心舒展的畅快。老师先带领大家活动身体,从基础的步法和手势练起。看似简单的动作,要做到协调自然却需专注投入。随着音乐节奏挥动手臂、调整步伐,久坐导致的肩颈僵硬与腰腿酸胀渐渐消散,微微出汗后,整个人都轻快了许多。虽然跳得不算好,但能感受到中国舞的动作和平时运动不一样,柔和里带着力量,跟着音乐动起来,心情也放松了。这场活动让我惊喜地发现,传统文化与健康生活竟能如此契合:编绳时的专注让人沉下心来,舞蹈中的律动又激活了身体机能。我们既在动手实践中触摸到传统手工艺的温度,又在肢体舒展中收获了身心的放松。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类似的活动,让大家在亲身体验中走近传统文化,也在传统智慧里找到属于现代人的健康生活方式。
2李沂航
参与这次活动教大家编织五色绳,我满心欢喜。看着大家从对编织手法的懵懂,到渐渐得心应手,眼神里满是专注与好奇。五色绳在指尖穿梭,传统民俗的魅力也在这一方天地里传递。能把这份蕴含着祈福之意的传统技艺分享出去,让传统文化在大家心中扎根,我深感自豪与满足。
3林婕妤
参加国风舞蹈与五色绳编织活动的这段时光,像是一场与传统文化温柔相拥的旅程。当我第一次随着音乐舒展手臂模仿古典舞的“云手”动作时,指尖划过的不仅是空气的流动,更像是触碰到了千年文化沉淀的肌理。老师教我们用“提沉冲靠”的韵律诠释《鸳鸯戏》的片段,每个看似简单的动作都暗含阴阳平衡的哲学,让我忽然懂得为何古人说“舞以载道”。
编织五色绳的过程更是充满禅意。青赤黄白黑五色丝线在指间穿梭,既是五行相生的智慧图解,也是指尖与古老技艺的对话。当邻座同学教我用“平结”收尾时,她布满皱纹的手和我的手指共同牵引丝线的瞬间,仿佛看见了手艺传承最生动的模样。最终系在腕间的彩绳不再只是饰品,倒像是将华夏文明的生命力编织进了日常。这场活动最动人的,是发现传统文化并非陈列馆里的标本。当国风舞蹈的韵律唤醒身体记忆,当编织技艺在掌心复活,我分明感受到五千年的文明脉搏依然在当代人的血脉中跳动。这些看似细小的文化碎片,原来都是我们与先祖对话的密码,是每个中国人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正在被重新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