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三农”问题受到高度重视,持续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农产品品牌建设成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此背景下,团队组织开展以“农产品品牌建设”为主题的三下乡活动,旨在发挥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助力雅塘镇加强农产品推广,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农产品市场价值,为推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果园行记:探寻特色水果的品质密码
团队成员走进雅塘镇特色水果种植基地。在荔枝种植区,成片的荔枝树挂满绛红色的果实,宛如一片红色的海洋。这里的"桂味"荔枝糖度和水分很高,核小肉多,粉红色的外皮下是一颗颗晶莹剔透的里心。摘果的农人在其间隐现,构成一幅流动的丰收图。这种“桂味”荔枝糖度高达20度,果园内采取有机种植,严格控制农药使用,确保每颗荔枝都达到绿色食品标准。

黄皮果种植园呈现另一番景象。金黄色的果实缀满枝头,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果园外果农们正在对果实进行分级筛选,每一颗黄皮果都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把控。
在火龙果种植基地,每一垄上方都装好了补光灯,红艳艳的果实如同悬挂的灯笼,绿幕下点缀其中。火龙果的内心依旧红火,紫红色的果肉与外表的狰狞形成鲜明对比,甜而不腻,皮薄肉多。
走访调研:记录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通过实地考察,团队成员发现当地农产品虽品质优良,但普遍面临“有品无牌”的困境。在大人岭人大联络站,村书记在和团队交流过程中提到:“我们的黄皮果对比国外昂贵的品种,品质甚至更高、产量也更大,但因为没有牌子,只能低价卖给批发商,利润差了几十倍”。

在村委会,团队成员了解到当地正积极推进"一村一品"建设,通过土地流转、技术培训等措施提升水果种植的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廉江市推行“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为农业产业升级提供了政策支持;雅塘镇政府通过土地流转、基础设施改造、成立助农商贸公司等举措,积极为产业发展铺路。但如何借助政策东风,突破品牌建设瓶颈,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成为雅塘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课题。当地的农产业发展主要面临着,品牌建设滞后,销售渠道单一,产业链不完善,以及基础设施和技术瓶颈。
走访种植大户时,团队发现大部分水果都是外包,基本没有零售渠道,不少人此前也尝试过电商直播带货,但是苦于缺乏技术和运营条件,效果不佳,除此之外,物流仍是最大瓶颈,水果保鲜期短,快递成本很高,甚至出现了快递费比果贵好几倍的现象,如果没有稳定的订单量,农户很难承担冷链运输的费用。
创新传播:搭建农产品上行新渠道
经过调研,团队决定创新当地农产品传播推广方式,为雅塘水果打造立体化传播矩阵。
在内容创作方面,团队成员拍摄制作了雅塘系列短视频,通过镜头语言展现雅塘镇的风采,同时运营了"青穗-雅塘农产品调研队"微信公众号,除此之外,还在小红书,抖音等多个平台同步更新,定期发布雅塘农产品、营养科普等内容。拍摄场景化短视频,在种植地里拍摄农产品生长情况,云浏览农产品从采摘到打包的过程;设计“抽象”小视频,推销雅塘水果,增大曝光率。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不仅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农业现代化的蓬勃生机,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基层群众们的质朴与坚持,让我们有机会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沾满泥巴的运动鞋、被晒黑的脸庞,和那些真正帮农户解决的"小问题"。或许乡村振兴就是这样——不是飘在天边的云,而是长在地里的苗,需要无数双手去浇灌,去守护。当青春遇见乡土,知识对接需求,便碰撞出乡村振兴的绚丽火花。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能在课堂汲取知识,更能在广袤田野书写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