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经贸院:三下乡|浏阳杨花育青衿,文化传韵满天下
来源:经贸院 作者:李跃星 梁钦玲 时间:2023-07-05 浏览: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需要大学生群体“走进乡村,扎根乡村,发展乡村”,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助力乡村振兴。与此同时,湖南大学有着千年学府的美誉,湖湘文化,绵延千年,弦歌不辍,身处于这样的沃土,心中自豪感油然而生,也愈发想要探索文化传承经久不息的奥秘,并在未来为其传承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为将对所学经济知识与实际情况所结合,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使其更好地运用于实践,王诗琪、王晨帆、黄宁、赵盈琦四位同学于6月25日至6月26日到湖南省浏阳市杨花村进行实地调研。6月25日来到杨花书院,初入书院,便是不绝于耳的古琴声,古朴安宁,尽显典雅君子之风。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杨花书院位于大瑶镇杨花村,是长沙市图书馆最大的分馆,日常藏书15000册,还会不定期邀请志愿者、返乡大学生举办讲堂或培训课程。自2022年初建成开放以来,书院就像一个发光体,点亮了山里娃的阅读梦,也点亮了文化振兴助推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杨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良洪介绍,2020年起,村里筹资建设了四合院式的杨花书院,江南民居风格,占地2000余平方米,设置了综合图书借阅室、儿童阅览室、报刊阅览室、书画室、婴幼儿亲子活动室和运动室、科创空间等,其目的就是为村民打造一个长期的学习读书、思想碰撞、儿童启蒙之所。

与杨花村刘良洪书记交流

谈起杨花书院的建造理念,书记讲道“让书香浸染村庄,让兴趣点亮未来”。书记认为一门专业课程的学习一定需要长期坚持和反复练习,虽然杨花书院尚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但杨花书院的珍贵之处便在于提早培养孩子们对于文化知识最真实最纯粹的兴趣。以此为定位,杨花书院的课程设置也独具匠心:与时俱进,古今结合,包括编程、书法、古琴、绘画等,既做到了传承又做到了创新。为提升杨花品牌的专业度,杨花村对文化底蕴和相关资料的挖掘,力求准确精确,成立专门的文化研究中心,挖掘出“杨花刘氏四兄弟”品牌等,以这些完全本土化的特色品牌为主阵地,向外扩大影响力。

调研小组参观杨花书院儿童阅览室

而对于人才的留存,书记谈到杨花村诞生了许许多多的名人,遍布社会各个领域,同时依托于浏阳花炮的实体产业,许许多多人才都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村民向外迁徙速度总体较慢,传统文化保留极好,杨花文化便以此为主阵地。谈起自身文化传承的特点,书记提到一个词“坚守”,书记讲道:网络信息时代总是会追求轰轰烈烈的爆炸性信息,可能不大具备长期性,但杨花书院全公益性的夏令营举办到如今已是第十三个年头,且风雨无阻,村民参与度日益增长,未来也会继续办下去。同样,杨花书院的诞生也是真正完完全全为了村民的需要,发展至今已成为村中男女老少丰富精神世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书记一直就有一个梦想,提升居民的总体文化素质,看着村民的参与度不断提升,他坚持办学的信念感也与日俱增。

对于总体产业的发展,书记认为,目的要纯粹,要具有工匠精神,他建造书院的初衷实际上是源于提高村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文化教育水平,而随着办学成果的日益显著,许多周边产业例如旅游、食宿等,也在慢慢推进,但他坚信,具体到一个产业的发展时,每个脚步都需要稳扎稳打,目光放长远,做对社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大家才会认可你,事业才能真正发展。

与书记合影

走近杨花完全小学,路边树荫下的杨花学子誓言引人注目,这短短32字浓缩了杨花完小建校八十余年的历史和创学目标。一直以来,杨花完小因治学严谨、人才辈出而远近闻名;而如今学校正朝着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师生精诚团结,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和学习氛围。

调研小组采访到了校长胡波老师,胡老师是本地人,说起杨花完小在其任职期间的变化,胡老师觉得主要在校园环境的提升、校园文化的不断丰富以及家校关系改变这几个方面。

对于杨花完小从2012年开始开展“学校主导,社会协同,家庭配合”三位一体创新教育,胡老师感触颇深。“虽然近年来学校的就学人数在减少,但家长的素质在提高,更方便构建良好的家校关系来培养孩子。而且杨花村村委也很重视教育,村书记也在倡导家校共育。”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了更好的将学校和家庭、社会联系起来,学校和村里的书院联动组织了不少活动。胡老师在家校共育方面颇有心得,她为我们讲述了相关内容,“我们开展了一个‘家长学校’活动,在书院二楼的家长讲习所,每月邀请家长来举办一次家庭教育的专题讲座,由我主讲,刘书记亲自主持,希望能够通过讲座让家长了解科学育儿的理论和方法,还会固定一个时间段接受家长咨询,交流孩子生活和教育问题;另一方面,学校积极推广阅读,会定期带学生到杨花书院的儿童阅览室进行课外阅读活动。”

调研小组采访杨花完小胡波校长

“三位一体”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实施,目前已卓有成效,家长能够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并和老师相配合开展学生的教育工作,因此老师的教学事半功倍,更高效地通过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达到教学目的。谈到经验,胡老师说主要有两点,首先老师要提升服务意识,具体表现在多在家长群里分享孩子的近况、一些活动的照片,在家长会上的点评要涉及到所有孩子等方面;老师也要适当的展现出自己的努力与付出,要让家长看到、感受到,从而理解老师、配合老师,使得教学工作能够更好的开展。

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强健活泼之体格、优美和乐之感情。近年来杨花完小十分注重体育和美育的发展。胡老师笑着说,“去年年底我们小学还联系了长沙市雨花区和平小学开展了一场篮球赛,地点在杨花村的体艺馆。平时也会督促学生们进行体育锻炼,开展一些小游戏和小活动”。学校此前收到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的40个非洲鼓,极大丰富了学校的美育资源,帮助孩子们丰富学习和课余生活,提高艺术修养和文艺气质。“老师们还组织学生们进行绘画创作,选取一些优秀作品装点学校。还计划将音乐教室装饰成非洲风格,以激励学生们学习乐器。”

不仅如此,“三位一体”教育中少不了社会的参与。学校近年来还与社会方面联系,开展了一系列支教活动。“每年暑假会有支教的大学生带领孩子们进行一些音体美的活动。平时孩子们没有什么机会接触到艺术方面的学习,学校这类师资也很少,这个活动让他们不需要什么花费就能得到美育方面的教育。”胡老师提起支教活动十分欣慰。

“从来有学问而能担当大事业者,无不先从品行上立定脚跟。”谈到学校的教学理念,胡老师问调研小组注意到门口的校训了吗,“这个校训是村书记和学校师生一起定下来的,培养学生除了最根本的教学质量,就是要立德树人,对学生进行品格教育。”学生中午在学校用餐,将用餐区按班级划分,从领饭、分饭到后面的打扫卫生,然后德育处再进行评比,学生自己也要评价。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劳动意识,从小处起进行品格教育。“学知识可以随时学、终身学,但是培养一个人的品行是要从小就开始。或许一年级的小学生不明白它是什么意思,但等到长大,就能从这些脑海中浮现的话语,从自己的一言一行中领悟到品格教育的重要性。”

与胡波校长合影

版权所有:湖南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处)(人民武装部)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湖南大学      邮编:410082      邮箱:xgb@hnu.edu.cn
版权所有:湖南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处)(人民武装部)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湖南大学
邮编:410082     邮箱:xgb@h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