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金统院:三下乡|福惠新农队 弥望于心,惠农于行
来源:金统院 作者:仝婧媛 付滢滢 肖蓉蓉 叶茂 时间:2023-07-11 浏览:

“理论是实践的眼睛,实践是思想的真理。”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发扬广大青年学生的帮扶互助意识,来自湖南大学金统院、经贸院、新传院等学院的共计十五名同学于7月4日来到湖南省邵阳市双清区,组织开展了为期五天的“福惠新农”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邵阳市双清区的农业发展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

双清区位于邵阳市市区的东南部,南临邵水,北临资江,是发展农业的优良地区,拥有广阔的农田面积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一直以来,双清区将农业现代化和“三农”工作、乡村振兴结合起来,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该区按照“因地制宜、依托资源、突出特色、连片开发”的思路,根据各村特点和实际情况,大力发展果蔬种植、花卉苗木、高效养殖等特色产业,先后建成蔬菜、花卉苗木等专业村组20多个,为城市源源不断提供各式各样的新鲜农产品,打通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的道路。目前,邵阳市农机总动力已达57.17万千瓦,仍有提升空间,基于此,为了实现新型农机在这片土地上帮助增产增收的目标,“福慧新农”团队来到邵阳市双清区开展调研。

厘清发展趋势,把握农业脉搏

到达当天,小队跟随当地书记与干部进行实地考察。成员发现,当地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仍然相对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减慢了当地农业的发展速度与个体农户的生产效率。针对于此,小队着力于为广大农户“解决问题”,预备开展实地调研进而提出改进意见。双清区发展改革局的孟主任在接受采访时谈论道,当地的农村居住人口相对较少,主要是老年人,城镇化进程较快,现在已经推行了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大红补贴和中年农民一次性补贴等政策,并且建设了3000亩左右的蔬菜基地。此外,农机下乡与农业相关的企业主要与农业农资局和农机局有联系,他们从中采购设备和农产品,具体对接各个合作社和个体农民。而对于未来城市与农村农业的发展问题,她仍希望各单位各部门各产业能更好地联合起来,共同为第一产业经济做出努力,而这也是团队此行的目的之一,主任的话更加坚定了团队向下调研的决心。

图一 | 双清区发改局孟主任正在接受采访

探访农业基地,寻觅改良之道

队伍继续探访区农机局与渡河桥镇,深入了解了双清区的农业现状。团队成员先后采访了农机局推广站的黄站长和倪书记。在与黄站长的访谈对话中,黄站长表示:“湖南省发展农机市场潜力较大,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和阻力。” 邵阳市农机局在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方面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地形和自然环境限制,当地农用机械发展仍不够成熟,且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农机故障的报修程序繁琐,导致大多数农户选择自行维修,这使得农机局边缘化,农机普及进程停滞。了解情况后,队员们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要加强信息服务、宣传工作和新农机后勤保障,加强部门间的协作,以促进农机推广工作。大家深切感受到乡村振兴的必要性和农机发展的艰巨,这也要求年轻学子将青春力量注入乡村振兴潮流中,充分发挥自身价值,推动乡村发展。

图二 | 黄站长与小队成员进行交流

32D01

图三 | 小队成员线上采访主管人员

下午倪书记在渡河桥镇接待了小队,在表明身份后,倪书记对此十分重视,对小队的研究主题以及调研的方式方法也积极提供建议。倪书记是长沙理工大学的研究生,可以说是一位走入基层的大学生“村官”。倪书记驾车带小队来到了农产品基地,引导小队成员参观了解当地特色农产品,并且表示,农产品种植并非固定规模和种类,而主导权在于农民,百姓在综合考虑农机的价格和用途之后,可能仍然会选择人工种植。不过随着近年来政府给予大力补贴和支持,农机的发展在未来也有很大的前途。新型农机研究任重道远,他最后寄语青年人,希望身处高楼大厦的同时也要脚踏泥土,和百姓同频共振,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真真正正为科技兴农、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4EB5F

图四 | 倪书记与小队交谈

深入探访基层,落地农机实况

行程的最后三天,小队成员到达了邵阳市清又清农业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负责人刘先生热情招待了小队,并带领小队参观了当地的农机、作物。据刘先生介绍,8月份将迎来农忙高峰期,当地农民正在调用多台农机。由于地势较为复杂,大型农机运输存在困难,售后维修也不容易及时处理,因此农民更倾向于使用小型农机或人工务农。在粮食作物如水稻方面,国内与国外的农机价格差距较大,而且廉价农机仍然存在问题亟待解决;对于果蔬作物如辣椒,由于缺乏精细化种植,产量很大程度上受天气影响,所以农机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此外,农机的购买和选择也存在一些问题。农机可选择国产和进口两种类型,国产机可享受一定的政府补贴,但部分机械在售后维修和使用寿命方面存在问题;进口机没有补贴,价格较高,但适用于大多数田地且磨损较慢。这使得农民在选择时会面临许多犹豫和考虑。宏观而言,农机发展仍然需要关注以下问题:一方面是合理引用和正确支持农机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大力推广和正确宣传农机的使用。农机的推动需要政府和年轻人的共同努力,需要落实到基层农民的日常生活中,了解他们在使用农机时遇到的实际问题,并着手解决这些问题,了解人民的需求。根植于这片土地,不辞辛苦培养新型农机操作员,刘先生以更年轻的姿态与新时代青年同频共振,他这样对青年人说,“大学生要带着锲而不舍的态度,去做你们热爱和民众需要的事情。”

图五 | 刘先生为小队成员讲解农机参数

行程最后,在来到两塘村与当地机关对接后,小队前往各家各户发调查问卷,问卷主要调查关于蔬菜收获机械的相关知识情况;在发放问卷的过程中,小队也深刻地感受到两塘村民的热情好客。问卷的结果最终反映出了几个问题,即农户对于种植果蔬这类作物使用农机的热情并不低,但是价格、成本、适用性等原因造成其普及率不高。农户希望农机能在工作智能化水平、操作难度、价格、安全系数这些方面有所改进。

探寻农业基地,明悟惠农之道

问卷调查圆满结束后,小队前往两塘村内的天宇企业,这是一个较大规模的蔬菜种植扶贫产业基地。负责人刘洪向小队娓娓道来这片土地上的种植情况,如行云流水般展现了他对这片肥沃土壤的默默耕耘。

小队被引领进入这片翠绿海洋,自由地穿梭于幽静而富饶的土地间。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当季作物的悠然歌谣,让人感叹大地的恩赐和农民的辛勤。清新的空气中弥漫着土壤的芬芳,微风轻抚着造访者的脸庞。

小队踏入巨大的温室之下,异国情调的反季蔬菜闪耀着勃勃生机,那些异常鲜活的色彩,宛如调色板上的艳丽画笔,在眼前跳跃着。耀眼的阳光透过透明的温室玻璃,洒下斑驳的光影,如同一幅幅艺术作品。半自动型的微型农机在其间耕作,串联起每个蔬菜、每块土壤。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小队不仅领略到了农作物的种植奇迹,更感受到了人与大自然紧密融合的美好。这里见证了一个个农民倾注心血的努力和智慧,也见证了坚持和勇气带来的丰收和希望。至此,小队成员对农业的伟大和农机扶贫产业的生机有了全新的理解。这片天宇企业的蔬菜基地,不仅是农业的瑰宝,更是扶贫事业的重要支柱。而在这里,梦想和希望将继续绽放,为我们呈现出无穷的可能。

51FE0

图六 小队在农产品基地学习

农业是整个国家的发展命脉,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小队成员认识到了农业革新的艰辛与不易,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实现农机的自由合理应用,都是需要各部门携手共进、努力完成的事情。另外,通过已收集的数据,农机开发方向及适用情况已得到了调整。值得一提的是,双清区业已实现了农机推广的巨大跨越,但想要进一步推广农机使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仍需要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这其中也包含青年学生的一份力量。在未来,小队成员的征途还将继续,去推动,去宣传,去努力,为农机发展提供更好的技术和理论支撑,为惠农行动加大宣传,做出更长远的规划。

责任编辑:孙超杰

版权所有:湖南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处)(人民武装部)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湖南大学      邮编:410082      邮箱:xgb@hnu.edu.cn
版权所有:湖南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处)(人民武装部)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湖南大学
邮编:410082     邮箱:xgb@h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