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吉首市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理念,并强调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2023年7月2日至7月6日,为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苗笔生花”三下乡实践团队的罗蕾、何子扬、向垣涛、李开垚四位同学,前往十八洞村展开了调研,将目光集中在当地特色苗绣产业上,希望从这针飞线舞织就的瑰宝中,探秘村落的致富秘诀,寻求非遗传承之道,同时进一步观察总结存在问题,用调研结果助力苗绣产业发展。
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的地点十八洞村,是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与乡村振兴的典型成功代表。当地湘西苗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湘西苗族社会、历史、思想文化中独特的艺术语言,反映了苗族人民的审美意识、生活感与美好憧憬。随着十八洞村特色旅游业的兴起,当地的苗绣产业也随之蓬勃发展,成为十八洞村支柱产业之一。2014年,苗绣特产农民专业合作社挂牌成立。2022年十八洞村苗绣企业实现产值45万元。当地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走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以非遗传统技艺为抓手发展农村产业集群模式。

7月2日下午,团队成员抵达目的地。在前往非遗中心的路上,可以看到当地村民在沿途各处售卖特色饮食,如湘西泡菜、凉粉等,不时会有监管的人提醒摊主明码标价、规范经营。有同行的人告知,相比其他景区,十八洞村的管理注重不向过度商业化的方向发展,售卖的都是农家自己制作的特色产品,而非工厂批量生产。同时他们清楚,这里最大的宝藏就是如诗如画的山水景色和古色古香的建筑群落,因此当地人格外注重环境的保护维护,在日渐繁忙的当代生活中打造出一片世外桃源。
几小时后,队员们到了苗族手工银饰锻造技艺传习所。据这里的绣娘所言,她们的作品都是有感而生,即使是同一图案,不同绣娘绣出来的也有所差别。至于图案的选择,大多都是取自大自然,如花鸟鱼虫,飞禽走兽,湖光山色,也有取自日常生活的场景,如秋收舞蹈、年时风光等等。每一个图案都源于绣娘们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热爱,满含着她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除此之外她们提到,过去这里落后,年轻一代都想着到外地打工讨生活,这些传统技艺面临没人继承的困境,慢慢没落了。而如今,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和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越来越多的游客从全国各地聚集到这片古老的村落,为这里带来了活力与经济来源,也让本地的居民慢慢回流,重新拾起苗绣、银饰等传统工艺,让这些悠久传承的文化遗产获得了新的生机。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指导下,当地政府也为从事苗绣的绣娘提供培训和补贴,包括餐饭、路费和误工费等,让她们得以摆脱生活压力,潜心钻研技艺。到现在,十八洞村已经实现了全面脱贫,村民们合理利用本地资源,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幸福新生活的故事已经成为全国脱贫典范案例。
7月3日上午,团队成员前往村展览馆,深入了解十八洞村的精准脱贫之路,当地人均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增长为2020年的18369元。十八洞村因地制宜确定了苗绣、乡村旅游等五大产业,形成产业扶贫合力,走好特色产业之路。在苗绣产业方面,签订了十八洞村苗绣产业精准扶贫协议,成立苗绣合作社,50多名留守妇女在家门口上班,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长期供货。
7月3日下午,团队成员前往苗绣国家非遗扶贫产业工坊参观并采访合作社创始人石顺莲。2014年,石顺莲将村里的妇女组织起来,注册成立了十八洞村苗绣特产农民专业合作社,此后不断对绣娘进行针法、绣法等技艺的培训,并前往湖南工业大学参加培训,学习创新样式,丰富苗绣图案。采访过程中,石顺莲表示,苗绣中的花鸟虫鱼等图案反映了不同时节,表达了苗族的历史文化,是苗族妇女的强项,将苗绣与精准扶贫的理念相结合,在增加绣娘收入的同时传承苗绣技艺。当前合作社依靠自己接订单,主要销售渠道是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比如与中车株机公司签订合约,绣制融入传统民族元素的高铁火车头,将其展示给世界各国。石顺莲谈到,在合作社发展的过程中,由湖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牵头,为她们设计新的样式,现在的苗绣图案,不仅有传统纹样,也有改良过的创新纹样,更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当前十八洞村旅游业蓬勃发展,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同时带动了苗绣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喜欢并购买苗绣产品。她们的苗绣产品也逐渐由单一走向多元,积极探索与其他产品融合,比如苗绣团扇、饰品、香包等,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的选择。尽管当前苗绣产业发展势头较好,石顺莲表示依旧存在订单较少的困难,希望能够扩大规模,增加绣娘们的收入。

十八洞村是践行精准扶贫政策的示范基地。通过本次调研,“苗笔生花”团队看到了过去十年间政府与人民共同努力的痕迹,他们深谙当地区位优势,严格管理,发掘传统农村致富的新路。未来,团队将结合调研成果与所学知识,抓住时代机遇,撰写调研报告来阐述发展现状,致力总结当地成功路径与目前存在的不足,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具有普遍参考意义的经验方法。

团队成员何子扬表示:“通过本次三下乡实践调研活动,我们与十八洞村苗绣产业带头人进行了对话,深刻了解到当地苗绣产业发展以及乡村振兴的基本状况,真切地感受到十八洞村苗绣产业的壮大是政府与农户共同努力的结果。苗绣体现了苗族人民丰富的精神世界,绣娘们也在为苗绣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而不断努力,我们也将利用好专业知识,通过实践调查结果,为十八洞村提出新建议。”
责任编辑:孙超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