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设计院:三下乡|智美“童”行,与彼赤忱(二)
来源:设计院 作者:白孟强 时间:2024-09-06 浏览:

归诸乡土 与彼赤忱

“归与”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论语·公冶长篇》

依山而建,傍水而生,坐落于海拔1300多米高寒山区的湖南省隆回县小沙江镇的归与书院,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赋予了它一种与世隔绝的宁静与庄重,使得这里的文化探索与学术讨论如同古人所言,既有风骨,又充满了深远的意义。

935C

米莉教授介绍书院情况

第一站,团队一行来到了归与书院(同时也是湖南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参与由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主办的“高校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实施路径与运行机制探索”的论坛,在山水之间,探讨文化与乡村的交融之道。

书院概况

1E432

归与书院墙画

论坛举办地点归与书院是由湖南师范大学黄勇军副教授与中南大学米莉副教授夫妇联合筹建的一所乡村书院。

2DD0E

书院门前的田野

2019年,黄教授与米教授夫妇二人将祖宅“黄家院子”拆除后建起了一座书院,取名“归与”。“归与”二字正是取于《论语·公冶长》中的“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而黄教授将“归与”解释为“归诸乡土 与彼赤忱”。千百年前,渴望回到故乡教育年轻人,是孔子寄托乡愁的方式。而如今的归与书院,承载着黄老师夫妇二人的乡愁。

10A80

米莉教授介绍书院图书室

1034C

滩头年画非遗体验室作品

房前有水,屋后有山;面朝田野,鸟语花香。归与书院共有四层楼,白墙黛瓦,飞檐翘角,一楼的教室有些像旧式学堂,摆着方桌和木条凳;教室后面有一架黑色钢琴,却也并不显得违和;往楼上走,几间宿舍里摆着木质的高低床,供支教志愿者和研学家庭居住;另外书院还专门设有阅览室和非遗技艺滩头年画体验室。书院没有固定的年级,没有固定的班级,没有考试录取,也没有毕业程序,只要是步入书院的孩子都会受到黄老师夫妇俩和志愿者们的欢迎。

论坛内容

下午14点30分,论坛正式开始。

本次论坛旨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大学学者把学术成果进一步转化为社会成果,带动乡村振兴。来自中南大学、清华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四所高校的专家学者、研究生、本科生,以及当地公务员、村民、企业家、社会热心人士等共40余人参会,围绕高校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路径和长效机制展开深入交流。

9758

戴旭兵致辞

首先开幕式由中共隆回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戴旭兵致欢迎辞,戴部长为大家详细介绍了隆回县乡村振兴的基本情况。他指出归与书院是隆回县成为国家级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县而打造的精品基地,也希望以这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弘扬魏源经世致用思想,开拓创新的精神,在落实“三高四新”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3F58

耿贵斌致辞

接着,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耿贵斌,在致辞中介绍了学院的基本情况,他说,这场学术论坛不仅对于花瑶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工作推进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对于全国其他地区的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机制探索而言,都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95C4

黄勇军分享现场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归与书院创始人黄勇军,从如何实现“做好中国乡村研究、讲好中国乡村故事、呈现中国乡村价值”三个层面入手,给大家讲述了创办归与书院的心路历程。他特别介绍了如何以归与书院为平台,广泛对接国内外优质资源的做法,这不仅有效激活了乡村自身在文化、产业、人才、生态、组织等方面所具备的巨大潜力,而且还打造了以“升好一面国旗、种好一粒大米、培育一批新人、上好一堂村课、探索一个模式”为内核的乡村振兴创新机制,为新时代知识分子深度参与乡村振兴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实施路径与经验总结。

B19A

原博作主题发言

在主题发言阶段,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博教授做了题为《用设计创造地域文化的新价值》的分享,她从视觉传达的专业视角出发,分享了诸如“家乡有礼”、“传统文化IP”、“年画创作营”等大量个案。她指出乡村不等同于过去认为的落后存在,而是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丰富的资源,如花瑶挑花的图案、图形所带来就是一种强大的艺术魅力,因而也需要通过文化符号的挖掘和设计,结合当代年轻人的价值取向,把美的体验和探究释放出来,从而带动乡村文化的发掘和创新。

A1EE

张朵朵作主题发言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张朵朵副教授围绕《乡村非遗大美育》的主题,介绍了自己从2017年开始进入花瑶地区开展乡村非遗大美育的探索工作。她认为,非遗大美育不是单一的艺术教育,而是面向创造型、面向未来的跨学科的大趋势,大美育所指向的创造性、未来导向、跨学科,在基于乡村非遗开发的系列课程和玩教具设计中得以呈现,它不仅仅是一种单一的美术教育,而是一种激发创造力与面向未来能力的方式。通过游戏化、数字化的方式,可以大大激发乡村儿童的学习兴趣,加强他们的深层文化认同,培养他们成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未来美丽乡村的建设者。

同时她也指出,需要深度对接大学生双创与在地文旅体验,将基于科研的产品开发充分落实到产业中,推动项目进入产教深度融合的非遗帮扶新阶段;另一方面,继续充分发挥高校非遗文创(帮扶)联盟的平台优势,展开面向全国的经验推广与互鉴,实现优秀教育理念与帮扶经验模式的资源共享与交流。

59A8

米莉作主题发言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米莉围绕《“资产为本”视角下高校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机制创新》,结合归与书院的实践经验,探讨了乡村振兴背景下现代知识分子如何立足本地文化资产。她分享了在瑶山村推动新乡村建设的探索过程,分析了通过文化振兴带动乡村振兴的做法,并总结了经验。

米莉教授强调,知识分子应避免以外来者的视角介入,而应挖掘和利用本地文化资产,展现乡土文化的现代价值。她还认为,引入高校和社会资源,积极培育本地村民组织,构建支持网络,可以有效提升各界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效率。

FD62

论坛现场

自由讨论

11122

自由讨论现场

B6CA

米莉发言

在自由讨论环节,与会代表纷纷畅所欲言,分享了各自的见解,并围绕如何将优质文化资源深入基层、推动乡村振兴展开了深入思考和讨论,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

7CF8

刘武发言

“最爱成长·归与书院2024夏令营”创始人刘武表示,他们将依托归与书院的平台,充分利用高校的优质文化资源,从“文化滋养、自然疗愈、农耕强体”三个方面入手,促进城乡孩子之间的互动交流,帮助他们共同健康成长。

D7B8

自由讨论现场

清华大学支教团队的同学们围绕花瑶地区留守儿童的问题分享了他们的看法与疑问,激发了与会者的热烈反响与讨论。

15AFE

团队同归与书院创始人米莉(一排左4)及黄勇军(一排左5)、清华大学教授原博(一排左3)及清华大学博士武宇翔(一排左1)合影

在灿烂的午后时光中,论坛接近尾声。阳光透过窗户洒进讨论现场,带来了一丝柔和的光辉。伴随着最后的讨论落幕,此次论坛圆满结束。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纷纷对论坛的组织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在书院门前留下了合影,期待着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深入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结语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高校的学术研究与乡村实际需求的结合搭建了一个很好的桥梁,也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论坛所取得的成果将有助于今后进一步推进高校文化资源向基层延伸,并为探索实现乡村振兴提供高校的支持与智慧。

版权所有:湖南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处)(人民武装部)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湖南大学      邮编:410082      邮箱:xgb@hnu.edu.cn
版权所有:湖南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处)(人民武装部)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湖南大学
邮编:410082     邮箱:xgb@h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