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增进师生交流,“湖大学工”平台将陆续推出辅导员风采展示系列推送,本期我们聚焦“新人新声”,倾听新入职老师的青春之声,感受他们对育人工作的情怀与温度。
袁思伊,现任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2022级新生辅导员,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
为什么成为一名辅导员?对于袁思伊而言,起初,是一颗种子,是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敬意和崇拜;渐渐,演变成一种理想,是在师范大学求学多年的文化浸润和渲染;现在,是一份事业,是全身心的投入到学生之中的责任和担当。入职两个多月,对于“老师”这一身份和称呼,有过支教与实习经历的她并不陌生,但对于手头的工作有时仍会发怵。好在院里的辅导员老师们倾囊相授,为她注入了强大力量,她越发认识到前辈们所说“辅导员是一份工作,但它不仅仅是一份工作,它是‘良心活’。”完成一些表格、一些事务性工作很容易,难的是对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切实履责,责任可大可小,可能有个“最低标准”,却没有上限。当袁思伊在工作中不断思考“辅导员是什么”的同时,她的学生们也有着同样的困惑,朝夕相处的辅导员定位是什么?他们是第一次读大学,她也是第一次做辅导员,他们是新同学,她也是新老师。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共同摸索,一起学唱校歌,一起熟悉校园,一起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共同来回答“辅导员是什么?”而同学们的答案,全在她怎么做。
深夜在天马学生公寓一间间核对新生的床位、在医院里推着学生的病床、微信和QQ里常常是信息不断......这些都丰富了袁思伊的人生体验。有学生叫一声“袁辅导”的扑哧一笑,也有不被理解时的委屈无奈。在优秀的辅导员们身上她学到:这份工作需要“亿点”无私、一份情怀,也需要一些方法。在工作实践中,她也探索出了一些方法:想要做好学生工作,不能单打独斗,需要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好自己的队伍。文科背景的她来到理工科学院,需要磨合的地方很多,比如在迎新季的宣传工作中,前几期的文字和排版她始终不够满意,但又苦恼不知从哪儿改起,给学生从何讲起。后来她便开始找出想要的效果,明确地给出示范,让学生们学着做。慢慢地到军训后期,推送基本达到了看一两遍就可以发送的程度,发布的视频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整个团队文字和审美能力都大大提高,配合也越发默契,学生们也开始自己想创意点,他们极高的悟性让她惊喜。
22级的第一次新生见面会主题是“我们的故事始于2022”,当170多双眼睛齐刷刷地看向袁思伊,她上台前的忐忑也被坚定取代,只因学生需要她。“袁老师,我们宿舍的空调坏了,晚上热得睡不着。”“袁老师,我想找你聊一聊,我和爸妈吵架了。”她尊重学生们的每一个想法,她认为学生要带有好奇,也可以带有质疑,只要是向善求真的,都值得被肯定和认可,而她能做的,是不断引导学生在和这个世界“碰撞”中找到平衡。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可以是真实、真知、真理、真相。在袁思伊看来,辅导员工作中的“真”,是“我将无我”,真心奉献的担当;在育人中的“真”,是培养有真知灼见,求真务实的人。基于此种认识,对2022级新生,她写下了这样的寄语:“你也许能明白老师希望你们成为什么样的人。虽然军训后你们晒得更黑了,老师更难认出你们了。但不急,我们还有四年的时间来互相认识。记得老师说的:愿你们带着期待入学,平安顺利毕业,愿我们能完整的陪伴彼此四年。明朝路漫漫,惜取此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