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年级专业第一,她是校运会100米、蛙泳、仰泳冠军,她是志愿服务时长为……小时的志愿者,她是年级长,她是宋雨曈,获得布朗大学和罗德岛设计学院联合的双学位项目offer,每年全球仅20人左右
2025年4月3日,宋雨曈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

宋雨曈朋友圈截图
朋友圈里,有成功的喜悦,也有成功后面短程的无数次推倒重来,只有她知道,在更长久的日日月月里,有高歌猛进背后的辛苦耕耘和成长。
不熬夜:长期主义的健康根基

宋雨曈当选“优秀学生标兵”
与挑灯夜读相反,宋雨曈每天基本上保持10:30熄灯睡觉,清晨6:00起床前往健身习惯,用她的话来讲,不忙的时候,每天早上去一个小时健身房,忙的时候,一周去两次……这些习惯让她每天活力满满、干劲十足,清醒的头脑让她学什么东西都感觉很快,学习效率显著提升。同时,也让她BUFF值拉满,校运会上连续两届蝉联蛙泳与仰泳比赛冠军,100米、200米短跑及接力项目,斩获冠亚军,并荣获“优秀运动员”称号,她从小练习跆拳道,黑带的实力更是让她曾一度要去参加“大运会”。
她说,熬不熬夜其实大家的睡眠时间都是7个小时,白天清醒的头脑其实更高效。
不内卷:目标驱动的精准成长

宋雨曈参加校运会照片
宋雨曈对自己未来的规划非常明确,因为清楚自己热爱工业设计的具体方向,她有精准目标去提升自我。她的几个好习惯在她专业学习的征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
比起逛APP,她更爱逛图钉墙。对于专业学习的理解,宋雨曈是从图钉墙上前辈们的作品集开始的。课程开课前看看高年级学长学姐的优秀作品以及国内外各种优秀设计作品,既是对该门课程的目标感知,还能吸收设计养分。大学前三年,她都是每年毕业设计展的常客,向优秀看齐,终有一天成为卓越。
第二
比起玩游戏,她更爱参加比赛。从大一开始,无论是学校心理健康节的心理绘画比赛,还是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等国家级比赛,她都积极参加。她将课程作业反复打磨,针对不同比赛的要求和侧重参与比赛项目。大学期间累计获得30余项设计类奖项,其中包括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一等奖、湖南省大学生工业设计竞赛一等奖、米兰设计周一、二等奖等等。她说,参加比赛和做课程作业是一样的,研究往年大赛获奖作品也是一种对于前沿设计的感知和学习。每一次比赛都是为下一次的比赛奠定基础,每一次都是成长的机会,每一步向上攀爬,都凝聚了上一步的力量。
第三
比起盲目投,她更加讲策略。很早之前她就立志出国留学,她以专业第一的成绩放弃了保研资格,从大三开始准备申请学校。她有针对性地对比所申请学校的要求准备侧重点不同的作品集,甚至推翻了自己以前的作品,重新做设计。大三下的课业很繁重,同时推进作品集的设计也曾让她感到时间不够用,她说:“这段经历特别像当初参加比赛,只不过这次是更加辛苦。要理解对方学校的要求和侧重点,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或者重新设计。我感觉从课程学习(看学长学姐优秀作品集)到参加高水平比赛(看往年优秀参赛作品),再到申请学校(研究对方的设计内容和风格)其实是一样的。”宋雨曈的经历让“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具象化了。
不焦虑:心如轻羽,步履不停

如果说宋雨曈身上哪个标签她最喜欢,可能就是“心态非常好”,拒绝内耗自己。
第一问:小组作业分工不均会不开心吗?
答:不会。宋雨曈说自己是一个效率很高的人,一般平均分配工作量的前提下,她总是会做得快一些。结束分内工作后,就会主动帮助其他队员完成作品。“作品是我们的,不是哪一个人的,我们都很想把这个作品做得更完美。”
第二问:与你合作的小组成员躺平了怎么办?
答:不会吧,跟我合作的同学都是很优秀的。就算躺平了,我也带得动。我在前面跑,他们会追上来的。宋雨曈的努力和坚持,让她身边的人都能感觉到一股动力,古人“近朱者赤”诚不欺我。
第三问:如果有其他小组向你取经,借鉴了你们的思路,你会生气吗?
答:不会的,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这样ta可以从中收获经验,产生不一样的灵感。而且我相信原创获得的能力和原创的作品的质量肯定都是优于借鉴的。
第四问:很快就要去到顶级平台了,遇到了更加优秀的同行,万一不能当第一了。
答:遇到更优秀的同伴是一件很刺激的事,我很高兴和优秀的人一起学习,提升自我。
宋雨曈始终都以精神饱满的状态和积极的心态去看待每件事,她的不内耗让她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设计这件事情上,也感染着周围的老师和同学。挫折是从不缺席的导师,她也遇到过大大小小的挫折,但她一直先前看,不会因为挫折而停下来。
不独美:心怀大爱,向阳生长

宋雨曈是设计艺术学院21级的年级长,是2101班学习委员,担任过新生助理,还在忙碌学习的闲暇时光做公益活动,累计获得10余项优秀志愿者荣誉证书,总服务时长超过150小时。
她觉得公益活动让她很开心,感觉自己的一些小举动能够影响和帮助到别人。在她看来,设计有没有温度来源于你对身边的同学有没有关心,来源于你对社会有没有关注,你对国家有没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宋雨曈,不熬夜,是她的生活底色;不内卷,是她的成长策略;不焦虑,是她的心理盾牌;不独美,是她的人生温度。她告诉我们卓越不是终点,而是用可持续的节奏,定义人生的每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