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为更好地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营造奋发图强、砥砺前行的良好氛围,学院从本科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中遴选出优秀代表,对其先进事迹进行宣传。让我们聚焦优秀学子,聆听奋斗故事,感受青春风采,汲取榜样力量,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该学习时百分百投入,该放松时彻底放飞”——这不仅是黄萌的生活哲学,更是她平衡学业与生活的智慧密钥。正是这份张弛有度的从容,让她在获得国家奖学金、成功保研的辉煌之外,更收获了弥足珍贵的同窗情谊和绚烂多彩的青春印记。没有苦行僧式的自我标榜,也不见虚度年华的怅然若失。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国贸2102班黄萌的成长故事,聆听她如何奏响学习与生活的和谐乐章。

破茧重生:从焦虑到行动的力量
初入大学时,面对陌生的知识体系,黄萌一度被焦虑裹挟。然而,她并未沉溺于情绪,而是选择将压力转化为突破自我的契机。大二时,她主动竞选并担任了班级学习委员。这一角色不仅让她在收发作业、协调师生沟通等日常事务中锻炼了责任心,更成为她突破学习困境的转折点。作为学委,她自然而然地与老师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她发现每一次与老师深入讨论都能带来新的启发,同时,老师们对她勤学好问的态度给予积极反馈,主动分享学科前沿动态和拓展阅读资料。在这样的互动中,黄萌不仅对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了学术探索的乐趣。
这种正向的反馈循环,让她摆脱了被动学习的模式。她开始主动规划自己的学习路径,不再满足于机械地完成作业,而是追求真正的理解和应用。从“被知识推着走”转变为“主动驾驭知识”,真正找到了高效学习与深度思考的平衡点。

知行合一:科学方法的系统性实践
黄萌的学习蜕变,源于一套严谨而高效的方法论。她以“预习-互动-复盘”为闭环:课前带着问题研读教材,课堂中积极与老师互动碰撞思维,课后通过思维导图整合碎片知识,用多色标注强化重点。时间管理上,她以周计划和日清单为纲,碎片时间用于记忆类任务,整块时间专注攻坚;考前两周便启动系统性复习,避免临时突击。此外,她善用团队学习的力量,与同学组队互讲疑难,在输出中巩固输入。这套方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持续调整与坚持,最终让她的成绩从大一的中游跃升至专业前三,完美诠释了“功不唐捐”的真谛——所有看似偶然的闪耀,都是无数个平凡日夜的积累与坚持。

从容生长:在当下绽放青春之美
黄萌始终坚信:青春的价值,不仅在于知识的积累,更在于视野的拓展与心灵的成长。因此,她的校园生活并非只有埋头苦读,而是以多元的方式探索世界的广度与深度。
大二暑假,作为团队负责人,她带领实践小组奔赴湖南益阳马迹塘镇,开展为期两周的“三下乡”社会实践。白天,她深入田间地头走访农户,细致调研当地教育发展现状;夜晚,她伏案整理访谈记录,与组员反复推敲数据,最终完成了一份具有现实参考价值的万字调研报告。这段经历不仅让她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锤炼了她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面对保研压力时,黄萌选择用旅行来调节身心节奏。从天津的洋楼风情到厦门的海岛浪漫,再到南京的历史厚重,她用脚步丈量山河,在行走中沉淀思考。这些旅途见闻不仅缓解了她的焦虑,更赋予她看待问题的新视角。
正是这种“专注时全力以赴,放松时尽情体验”的生活智慧,让黄萌在学业精进与心灵成长之间找到了完美平衡。她用实际行动证明:真正精彩的大学生活,是既能深耕专业领域,又能拥抱广阔天地的双向奔赴。
大学四年,黄萌始终以“认真、负责、开放”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事,成绩和荣誉只是副产品,她认为自己真正的收获是能力的提升和心智的成熟。大学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时,也别忘了让心灵沐浴生活的暖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