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1 实践团出发前合影
为更加精准有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推进长沙县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加深金融专业学子对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实践认识,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乡村排头兵”三下乡调研团队于7月11日至7月17日赴长沙县15个镇街开展为期4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在经过短暂的休整以后,调研团队于7月20日至7月24日开展实践总结与研讨。
一、集体聚合力,新云展新貌
7月11日,第一小分队赴长沙县新云村,对当地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及其金融支持进行了调研与学习。为了全面了解新云村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调研团队首先来到村部与村党总支书记屈胜进行了座谈。交流过程中,屈书记为队员们详细介绍了新云村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历程与其“农业村+城乡融合近郊村”的发展定位,帮助调研团队快速熟悉了新云村的村情民情。

图2 新云村党总支书记屈胜为调研团队介绍村庄概况
屈书记以光伏发电这一村集体经济项目为例[张2] ,给队员们算了一笔经济账。村集体经济可以通过租用村里住宅与厂房的闲置屋顶进行光伏发电,产生的电量可以以7.8元/度的价格出售给高耗能企业,剩余未使用的电能则能够为村里的公共设施供电或以4.5元/度的价格出售给国家电网。按当前常见的总投资由村集体经济与光伏发电企业七三分的合作模式来算,安装3000平的发电板,需要投资120万元,年均收益15%-18%左右,大约6年能回本创收。村集体经济的自有资金往往难以承担如此大额的投资,因此,金融支持对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就至关重要,需要根据村集体经济的独特性创新服务、加大力度。会议的最后,屈书记动情地说道:“中国的根基在农村,大家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一定要多为乡村振兴出力献策,让农村有景可看,让农民有活可干,让农业有钱可赚!”
随后,调研团队又实地走访了新云村袁隆平院士超级稻生产示范基地“北山田园”,了解新云村产教融合项目的发展情况。据了解,“北山田园”由村集体占股67%,兼有涉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实习实训、特色产业、科研科普基地等多元职能,一方面,为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岳麓职业培训学校、链田职业培训学校等院校提供研学基地,另一方面,引进中茂文旅集团等三家公司负责日常管护与项目运营。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完工后,“北山田园”将以研学产业作为主导,以“智慧农业”为主题,开展学生研学和劳动教育。同时,新云村将研学与旅游产品分解成小项目,对村民进行公开招标,运营公司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给予村民回报,让村民当上“小老板”。

图3 团队成员于“产教融合园”标志处合影留念
最后,团队成员前往农户家中对新云村村集体经济的农户参与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通过与农户访谈交流发现,一方面,受访农户均对新云村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情况给予了积极评价,就业机会增加、村庄环境改善为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但另一方面,由于新云村村集体经济基础较弱、起步较晚,参与农户暂时还未能获得分红收益,村集体经济的盈利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需要引进更多更优质的产业项目以及开发更符合村集体经济发展需求的金融产品与服务。

图4 团队成员指导农户填写调查问卷
二、“五型”经济活力足,金融助力步伐稳
7月13日,第二小分队赴长沙县开慧镇锡福村,对当地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及其金融支持进行了调研。为了全面了解锡福村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调研团队首先来到锡福村部与村干部史新凯主任进行了座谈。在访谈中,大家了解到锡福村正积极探索物业经营型、土地转让型、乡村服务型、资源开发型、院士经济型的村集体经济运营模式,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
史主任为队员们详细介绍了锡福村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历程与现状,锡福村于2020年1月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集体资产总额达2311.05万元,2020年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收入和物业收入突破200万元,2021年在新冠疫情影响下仍达到143.7万元。史主任感慨道:“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得益于小额信贷惠民政策好啊。”
随后,调研团队实地走访了当地的伊润国际酵素循环农业产业园,该产业园位于锡福村叶家组原知青点。产业园负责人介绍道,伊润国际酵素循环农业产业园是村集体通过物业经营型、资源开发型、院士经济型三种模式运营诞生的产物,探索校地合作新模式,发展“院士农业”,建设猪、牛、鸡、羊等畜禽保种育新科研实验基地。值得一提的是,在该产业园需要扩大再生产时,星沙沪农商银行相关领导得知此事后,亲临现场考察,立即为湖南伊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授信5千万,精准融资助力无不给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心针,为锡福村提供了部分就业岗位,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发展,每年产值达百万元。
三、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湘丰之路
7月13日,第三小分队赴金井镇湘丰村,为对湘丰村总体风貌以及集体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调研团队首先便来到村部与村支书进行了细致的交流。村支书向团队成员介绍到,湘丰村于2016年4月由原西山村、脱甲村、东山村1至7组、脱甲社区合并而成,是长沙县最大的行政建制村之一。

图5 湘丰村书记想调研团队介绍湘丰村总体情况
成立之初,湘丰村只有茶叶、生猪产业,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仅8万余元。依托长沙县自2016年开始实施的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湘丰村探索出符合实际的“村企共建”“村企共营”新路子,通过将村民手中的土地流转给村集体,村集体再将土地流转给种植大户与农业企业,而村集体在其中扮演无偿中间人的方式,寄以推动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土地流转的有效衔接,建立高效化、规模化的新型土地流转模式,进而形成湘丰茶园、三珍虎园、天炽花园、猕猴桃果园、农家菜园五大支柱产业。主攻茶叶特色产业,突出品牌培育,注重融合发展,坚持科技创新,先后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科技示范村。去年,湘丰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已经突破140万元,“湘丰范”的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初具雏形,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农民增收。

图6 湘丰村茶叶特色产业湘丰茶园
最后,团队成员通过对村民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在交流过程中,农户对近年来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取得的重大进步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极大地改善了村落基础设施与卫生环境。但我们也发现,部分村民在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并不高,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暂未对村民进行分红、对村民就业岗位的提供也有限。村民们认为强力的政策支持、优质的产业项目以及有效的金融支持或许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关键。
四、探访多彩江背农村集体经济之行
2022年7月14日,第四小分队在湖南省长沙县江背镇村集体经济专干的带领下,首先来到印山村村民委员会、村支部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兼党群服务中心,就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主题对村党支部书记刘罗仕进行了访谈。然后,实践团成员向当地村民展开问询采访,重点针对村民参与村集体经济现状收集相关资料,最终发放问卷全部有效回收。

图7 调研团成员请教江背镇印山村书记
在访谈中,实践团成员向印山村党支部刘书记及村会计询问了村庄环境与基本情况、村集体经济经营与开发利用现状、金融支持村集体经济现状与不足等问题。刘书记首先介绍了印山村的发展底蕴,印山村先后被授予湖南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全国文明村”等荣誉,湖南印山台水泥有限公司为印山村代表性企业之一。印山村办企业发展壮大,也为村容村貌注入活力。实践团成员随后重点访谈了金融服务印山村集体经济的现状,该村集体经济资产类型较为丰富,但村集体经济已实现收入来源主要为租金收入,未来随着村集体经济开发投入产出,收入来源有望获得多渠道扩充。在金融支持方面,该村集体经济开发运用中受限于项目收益不明并未严重依赖信贷资金。该村集体经济的开发用途涵盖景观旅游和基础设施,印山村一系列举措也在推进当地景观旅游和民宿产业发展,譬如新建的天玺湖,预计可在盘活村集体经济中水域资源、林地资源、经营类资产等类型资产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随后,实践团成员来到江背镇江背社区村民委员会、村支部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兼党群服务中心,主要针对村庄环境与集体经济情况、村民参与情况与意见反馈两个方面对江背社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主题开展了访谈与问卷调查。江背社区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较为丰富,村集体经济上年度已实现收入水平较为可观。在金融支持方面,同印山村类似,该村集体经济开发运用中也存在受限于项目收益不明的情形,村书记表示,当前该村金融机构在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中未存在明显不足,信贷合作较少主要系没有贷款需求所致。

图8 调研团成员在江背社区调研访谈
在24日的总结工作中,调研团时间成员总结道:“通过四天的走访调查,我深刻认识到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活力,发现了金融在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感受到了基层干部“为民办实事”的决心与情怀,体会到了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接下来,团队成员将对收集到的调研数据与访谈资料进行深入分析,总结提炼长沙县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经验与模式创新,为金融支持村集体经济献言献策,为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贡献湖大力量。
责任编辑:伍灿